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普及思想探析
摘要
孔子在中国春秋这一历史大变局时期,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开创性地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普及思想,教育对象不分国家、种族、出身、智愚、善恶和贫富贵贱,打破了奴隶社会贵族独占教育的局面,是近代公平教育和教育普及思想的雏形,具有非常进步的时代意义。孔子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上都采取平民化措施,实施个性化的因材施教,从思想上和实践上,践行有教无类。孔子开办私学,广收弟子,加速了春秋时期的文化下移和学在四夷。
关键词
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普及
全文:
PDF参考
[1]王钰.孔子“有教无类”思想浅谈[J].孔子文化,2018(30).
[2]张传燧,袁浪华.孔子“有教无类”思想的内涵及其现实基础与理论依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
[3]洪澄.孔子“有教无类”思想重构及其现代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
[4]刘庆.孔子“因材施教”法的教育价值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8(9)上.
[5]阳泽,余小燕.孔子因材施教的人学思想及其现代启示[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
DOI: http://dx.doi.org/10.12361/2705-0416-07-03-170468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