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境下“又双叒叕”体的研究
摘要
近年来,“又双叒叕”体汉字新词在网络上热度不减。这类特殊的汉语语言现象,即叠体汉字词(superposed
Chinesesequence),既不同于表情符号,也不是完全遵循标准的汉语语音、词汇和句法规则来使用。它的使用和流行
涉及到心理推导问题,同时,在交际过程中受制于认知语用学中的关联原则。本文以“又双叒叕”体网络流行语为
例,旨在探讨其在认知语境中的使用和理解,发掘语言现象背后的语言规律。
Chinesesequence),既不同于表情符号,也不是完全遵循标准的汉语语音、词汇和句法规则来使用。它的使用和流行
涉及到心理推导问题,同时,在交际过程中受制于认知语用学中的关联原则。本文以“又双叒叕”体网络流行语为
例,旨在探讨其在认知语境中的使用和理解,发掘语言现象背后的语言规律。
关键词
又双叒叕体;认知语境;最佳关联
全文:
PDF参考
[1]LouiseCummings.Pragmatics:A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M].Edinburgh:EdinburghUniversityPress.2005
[2]Sperber.D&D.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86/1995
[3]黄宇鸿.《说文》叠体字的构形与意象思维[J].古
汉语研究,2004(01):73-76.
[4]何自然,冉永平.语用与认知[M].外语教学与研究
出版社,2001.
[5]骆冬青.汉字图象的美学观照[J].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6(04).148-150.
[6]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3.
[7]李浩.模因论视角下的“又双叒叕”体[J].文化
学刊,2017(11):171-174.
[8]谈倩.“又双叒叕”体探微——兼谈汉字视觉修
辞的新拓展[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7(11):79-81.
[9]王力《中国语法理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
[10]许慎撰,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
社,1988.
[11]熊学亮.认知语用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1999.
[12]邹秋锦.符号学视野下网络用语“又双叒叕”的
流行[J].汉字文化,2020(01):97-99+102.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