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符号”到“价值认同”的美育研究——以苏少版七年级“耕牛·战马”单元为例
摘要
为探索图像符号在美育中实现文化认同的有效方法,本文以苏少版七年级“耕牛·战马”单元为研究对象,采用教材分析、符号学解读与教学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考察图像符号向价值认同转化的教育机制。教材通过“耕牛”与“战马”的符号重构,将农耕工具与战争符号分别转化为劳动精神与奋斗品格的象征,形成从视觉感知到文化理解的美术研究。教学实践表明,以图像符号为载体的跨学科阐释和主题创作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从技法临摹转向文化表达,促进劳动教育与文化认同的深度融合。研究进一步提出,教材需在图像叙事中平衡传统性与现代性,通过强化符号意义的开放性,为多元价值对话提供空间。
关键词
图像符号;价值认同;耕牛战马;教材比较;核心素养
全文:
PDF参考
[1] 吴余青 , 徐海波 , 朱奕苇 . 非遗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研究进展 [J].Food&Machinery,2024(6).
[2] 杜瑾 . 国外高校视觉素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及其启示 [J].JournalofAcademicLibraries,2024,42(4).
[3] 欧荣 . 汉斯·伦德的跨艺术 / 跨媒介理论及相关学术史考察评析 [J]. 中国比较文学 ,2024(4):183.
DOI: http://dx.doi.org/10.12361/2661-4995-07-05-172106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