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 + 垃圾分类回收”智能模式的构建与运行可行性调查报告——以辽西地区为例
摘要
关键词
全文:
PDF参考
[1]朱玫.垃圾分类回收利用供给侧改革的新思路“物联网+第三方治理”2016.07.08.
[2]李妍,朱宣仪,陈世轩.“互联网+”背景下分类生活垃圾的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创新与推进策略研究.南昌江西财经大学. 《管理纵横》2020 年第4 期.
[3]孙旭友.“互联网+”垃圾分类的乡村实践———浙江省X镇个案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2):37-44.
[4]刘浩文,但鸣啸.基于“互联网 +”垃圾回收平台可行性探讨.[G2].2020.04.065.
[5]国金证券-资源与环境研究中心--《垃圾专题分析报告》2019.07.21.
[6]呼斯冷,王毅琪,陈灏.探索“互联网+”在村镇生活垃圾处理体系中的应用研究[J].绿色科技,2017(2):71-73.
[7]乔露.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激励机制研究[D].绵 阳:西南科技大学,2017.
[8]徐美才,邵颖,司益,等“互联网+垃圾分类”模式介绍及发展前景分析[J]环境卫生工程,2017,25(5):6-8.
[9]吴君民,贾卉.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智能垃圾分类回收效益影响因素研究[J].价值工程,2020,39(01):85-89.
[10]罗玉竹,辛雅童,陈图悦,胡嘉欣.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设施使用影响因素分析——以“小黄狗”为例[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09):138-139.
[11]赵新楠.“互联网+回收”模式的构建基础分析[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20,38(2):40-46+50.
[12]郗永勤,张大涛.再生资源“互联网+回收”模式的构建[J].科技管理研究,2018,38(23):260-267.
DOI: http://dx.doi.org/10.12361/2661-3263-04-06-96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