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平台的现状及有效解决路径
摘要
摘要: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平台,对于高等教育教学工作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新时期社会经济体系的持续优化背景下,高校应该将传统理论的课堂教学,转向自主引进优质的实践教学模式,联同相关的企业,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实践学习机遇。基于此,本文从对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平台的概念阐述入手,明确构建校企实践教学平台的积极意义,并总结在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高校提出切实可行的构建策略,旨在切实提高校企协同实践教学的育人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
关键词: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平台
参考
[1]徐送宁,宫华,岱钦,刘晓云,徐志洁.应用型转型背景下校企共建校内实践平台的建设 与实践[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20(33):16-17. [2]丰云.校企共建开放教育实践教学基地的实证分析与协同路径[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9(04):159-165. [3]陈国金.校企共建实践基地课程设置及平台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32):23-25. [4]杨文斌,吴福根,何汉武.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的路径探析[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07):201-204. [5]王媚莎.校企合作共建实践教学基地的困境与解决办法研究[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1):25-28. 林亿超,男,汉族,河南睢县人,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特聘副研究员职称,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化工企业安全智能化管控、安全生产等。 课题/基金项目: 1.第二批中国矿业大学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化工-安全-控制-环保”全流程生态化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 熊集兵,男,汉族,1976-10,安徽滁州人,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研究方向:环境保护 李伟松,男,汉族,1988-10,湖北随州人,中国矿业大学,副教授,化工系专任教师,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化工分离和微波催化反应过程 孟献梁,男,汉族,1977-12,江苏徐州人,中国矿业大学,教授,化工系主任,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煤炭自燃防治及固废资源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