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归因和引导
摘要
关键词
参考
[1]邹佩耘.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归因与引导——基于“混合四因素模型”的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23(01):105-112. DOI:10.19633/j.cnki.11-2579/d.2023.0011. [2]毕磊.环境与个体匹配视角的开放大学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与形成机理[J].安徽开放大学学报,2022(03):35-39. DOI: 10.19371/j.cnki.issn1008-6021.2022.03.001. [3]胡劲松,任淑华.“内卷”现象下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及其应对策略[J].北京教育(高教),2022(09):6-12. [4]何珊珊.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缓解措施[J].黑龙江科学,2022,13(09):76-77. [5]李民娟,曹人仁.高中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现状及应对之策[J].亚太教育,2022(01):58-60. [6]李欢玉,雷群泌.衡阳市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经济师,2021(08):143-144. [7]左婧. 理性情绪疗法介入中学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研究[D].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2021.DOI:10.27125/d.cnki. ghlsy.20 21.000058. [8]杨曦,陈雪贤.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对策[J].大众科技,2021,23(02):98-99+112. [9]柯佳洋.乡村青年教师职业倦怠调查与社会工作介入——基于汕头市 N 县 12 例深度访谈[J].南方论刊,2019(03):78-82. [10]陈绰. 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问题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5. 顾抗,男,汉族,1980 年 1 月出生,江苏无锡人,江苏师范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