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背景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分析
摘要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多面临着一系列的心理健康问题:学校适应、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情绪调节自我认知等方面的问题,而传统心理学的重点在于纠正和解决问题上,而积极心理学则将重点放在挖掘个体内在积极特质和资源,积极心理学的引入对于高校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将从概述,作用等部分,探讨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应用。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全文:
PDF参考
[1]江光荣.(2005).心理咨询的理论与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
[2]刘金梅.(2008).团体心理辅导在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09),72-74.
[3]刘雪贞.(2022).基于合作学习能力培养的高中课堂教学模式优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4]林崇德.(2009).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5]钱铭怡.(1994).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大学出版社.
[6]王极盛,李焰,赫尔实.(1997).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及其标准化.社会心理科学,(4),15-20.
[7]王宇中.(2020).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郑州大学出版社.
[8]王会玲.(2015).团体辅导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探析.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07),50-51.
[9]吴增强,沈之菲,冯永熙.(2004).学校心理辅导通论:原理、方法与实务.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0]贠丽萍.(2011).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及干预模式研究——以长安大学为例.理论导刊,(2),98-99+102.
[11]张厚粲,徐建平.(2015).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2]Rogers,C.R.(1961).Onbecomingaperson:Atherapist'sviewofpsychotherapy.HoughtonMifflin.
DOI: http://dx.doi.org/10.12361/2661-3581-06-12-170035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