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国际中文教育汉字有效传播的认知基础
摘要
关键词
全文:
PDF参考
[1]郭燕妮,谢雨馨.ChatGPT应用背景下人机协同国际中文汉字教学设计实践研究[J].汉字文化,2024,(01):158-163.
[2]高正远,莫大伟,FrederickJ.Poolea,LizCarter.“国际中文教育‘电写转型’必要性与紧迫性”多人谈[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24,22(05):20-30.
[3]谌磊,张志强.海外学术出版机构对中国文化的研究与传播推动考察——以博睿学术出版社为中心[J].出版发行研究,2025,(05):73-81.
[4]刘燕.甲骨文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的应用——以汉字教学为例[J].汉字文化,2025,(09):126-129.
[5]尤文欣.汉字的全球之旅:在全球化浪潮中传播与影响的探索[J].汉字文化,2024,(20):106-108.
[6]丁君涛.地理、移民与历史:古代中国汉字边疆传播的特征[J].黑河学院学报,2025,16(02):172-175.
[7]储诚志.续论国际中文教育“电写为主、笔写为辅”的教学转型——澄清几个误解和疑虑[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24,22(05):1-10.
[8]玉时阶,玉璐.《祖图》中的汉字与俗字: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文化印记——域外瑶族《祖图》研究之一[J].广西民族研究,2025,(01):127-136.
[9]李秋杨,陈晨.汉语国际形象的历史回溯、形成原因及重构策略[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42(01):63-75.
[10]宋蓓蓓,杨烨杰.中文语境下的国际主义风格编排设计演变与应用研究[J].设计,2025,38(01):130-134.
[11]倪素香,熊昊天.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国际传播的话语重构[J].河南社会科学,2024,32(06):93-99.
[12]郑国锋,储廷钰.声誉规划视域下的国际中文教育——基于欧洲中文教育机构语言文化活动的实证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24,(01):32-45.
[13]王子金,葛华灵.书法国际传播的新样态——以海外“兰亭书法学堂”为例[J].当代美术家,2024,(06):49-65.
[14]李运富.从传统出发,重构中国汉字学学科体系[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06):12-23.
[15]杜凤娇,王汉卫.论“集/散”的对立与互补——国际中文教育汉字教学新思路[J].华文教学与研究,2024,(04):26-33.
DOI: http://dx.doi.org/10.12361/2661-3581-07-10-174812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