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出版说明中文期刊中文图书环宇英文官网付款页面

基于CITESPACE的教育与乡村振兴研究综述:回顾、现状与展望

钟 伟, 李 雪
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才,人才培养关键在教育。通过对1993年以来中国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SSCI)教育与农村发展文献进行词频分析,将我国教育与农村研究分为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农村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和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研究三个阶段。研究表明:三十年来我国教育与乡村振兴相关研究呈现三大特征:文献时段分布呈整体正态分布;研究者以中西部高校为主;研究重点聚焦于职业教育、乡村学校、乡村教师、民族地区、思政教育。职业教育服务乡村产业研究、乡土文化的培育、保护与开发服务乡村文化研究、素质教育服务乡村人才振兴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乡村组织振兴研究可能成为未来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


教育;乡村振兴;综述

全文:

PDF


参考


[1]朱成晨,闫广芬,朱德全.乡村建设与农村教育: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融合模式与乡村振兴战略[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7(02):127-135.

[2]朱德全,吴虑,朱成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逻辑框架——基于农民工城镇化的视角[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4(01):70-76+190.

[3]陈琪,杨文杰.共同富裕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解决相对贫困的内在逻辑与行动路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4(07):213-219.

[4]李丽,杨如安.乡村振兴背景下边境民族地区农村职业教育的困境与路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52(04):111-119.

[5]王志远,朱德全.逻辑起点与价值机理: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行动观照[J].教育研究与实验,2022(01):49-56.

[6]邱硕.乡村振兴下的高职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44(03):10+17.

[7]何学军.加强内涵建设 促进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23(Z3):73-76.

[8]徐小容,李炯光,苟淋.产业振兴: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的融合机理及旨归[J].民族教育研究,2020,31(03): 11-15.

[9]董维春,刘芳,刘晓光.基于结构功能模型的高校产教融合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新农科建设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22(07):74-80.

[10]钟世潋.产业学院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机理与实践路径——以乡村振兴产业学院为例[J].教育与职业,2023(05):51-56.

[11]万红梅,唐松林.21世纪我国乡村教师政策的交叉组合、逻辑起点与反思超越[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0,19(04):101-110.

[12]唐松林,姚尧.乡村振兴战略中教师的使命、挑战与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8,17(04):75-83.

[13]肖正德.论乡村振兴战略中乡村教师的新乡贤角色[J].教育研究,2020,41(11):135-144.

[14]吴云鹏.乡村振兴视野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突围[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81-89+195.

[15]徐月,王崇相,钟璇,等.融合·重建:乡村学校与乡土文化的联合突围[J].中小学管理,2023(02):24-26.

[16]安美忱.涉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2,38(02):136-141.

[17]漆勇政,孙倩茹.农林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06):46-48.

[18]黄娟.如何做好农村青年思政教育[J].人民论坛,2018(10):123-125.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