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顺应论视域下《海上花列传》英译研究
摘要
本文立足Veschueren语言顺应论视角,从意识凸显、文化顺应、动态顺应三个角度对张爱玲、孔慧怡合译的韩邦庆作品《海上花列传》进行研究,分析了译文在上述三个层面的顺应。本文认为,张爱玲和孔慧怡的合译,充分发挥了译者主体性,既顺应了汉英两种文化之间的差异,也顺应了原和目的语读者认知上的差异,实现了动态顺应。
关键词
语言顺应论;《海上花列传》英译;意识凸显;动态顺应;文化顺应
全文:
PDF参考
[1] Chang E, Hung E. The Sing-song Girls of Shanghai [M].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2005.
[2] Verschueren, J. Understanding Pragmatics [M]. London: Arnold, 1999.
[3]陈吉荣.从分离到融合到互生——张爱玲、孔慧怡《海上花列传》翻译策略谈[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2):1-4.
[4]邓隽.语用综观视域下《丰乳肥臀》英译研究[J].上海翻译,2019(5):73-77.
[5]方梦之.“翻译策略”何以成为我国翻译研究的第一高频词[J].上海翻译,2022(02):1-6.
[6]韩邦庆.海上花列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7]胡适.《海上花列传》序[A].张爱玲(译).海上花开[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7.
[8]黄勤.归化与异化相得益彰——评张爱玲译《海上花列传》[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8):41-43.
[9]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39.
[10]宋志平.选择与顺应——语用顺应论视角下的翻译研究[J].中国翻译,2004(2):48-52.
[11]张必胜,王响.语言顺应论视域下华蘅芳的译材选择与翻译策略研究[M].上海翻译,2024(02):48-54.
[12]赵秋荣、曾朵.译者自我修改与编辑校订研究——以《海上花列传》的英译为例[J].语料库语言学,2020(2):35-38.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