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出版说明中文期刊中文图书环宇英文官网付款页面

“两路”精神驱动下的交通特色类高校研究生《最优化方法》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张 振源
重庆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要


我国山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因受地形地质限制,西部山地区域交通发展相对滞后,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山地交通发展对补充、延伸、提升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同时交通特色类院校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山地交通高水平创新型建设人才的重任。《最优化方法》作为交通运输工程、土木工程、测绘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研究生阶段的重要基础课程,有必要开展面向山地交通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以践行交通强国战略和弘扬新时代“两路”精神为切入点,面向国家山地交通建设对人才培养提出具备分析、解决大系统工程问题的能力要求,构建起“最优化方法+”土木、交通运输工程、电子信息专业等多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两路精神”;最优化方法;人才培养

全文:

PDF


参考


[1]胡子祥,陈昱充.新时代“两路”精神的弘扬路径研究—纪念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70周年[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25(02):1-12.

[2]许月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区域经验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23.

[3]刘霞,陈蕾.交通强国视角下“两路”精神融入交通运输类院校思政教育研究[J].品位·经典,2023(21):36-39.

[4]曾燕,梁颖.“两路”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再认识[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5(02):20-24+46+154.

[5]刘志强,袁泉.弘扬“两路”精神迈向交通强国[J].奋斗,2023(02):70-72.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