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出版说明中文期刊中文图书环宇英文官网付款页面

基于“大工程观”的应用型本科高校“智能建造专业集群”形成逻辑

翟 攀攀, 郭 璐璐, 郑 超, 朱 凯, 宋 新生, 宋 帅奇
河南城建学院

摘要


分析当前国内智能建造专业建设模式、建设现状(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工程实训)、存在问题;研究分析“大工程观”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智能建造专业集群”的形成逻辑、建设模式等,提出基于“大工程观”的智慧建造专业集群建设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


大工程观;智能建造;专业集群;人才培养;新工科;工程实训

全文:

PDF


参考


[1]谢笑珍.“大工程观”的涵义、本质特征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03):35-38.

[2]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3):1-6.

[3]于程水.智能建造的理论框架与核心逻辑[J].绿色环保建材,2021(11):140-141.DOI:10.16767/j.cnki.10-1213/tu.2021.11.069.

[4]毛超,彭窑胭.智能建造的理论框架与核心逻辑构建[J].工程管理学报,2020,34(05):1-6.DOI:10.13991/j.cnki.jem.2020.05.001.

[5]姜景山,何培玲,赵延喜,张超,韦有信,贾彩虹,赵冰华.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建造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2(01):165-168.

[6]毛超,严薇,刘贵文,向鹏成,谢强.智能建造专业教育创新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22,31(01):1-7.

[7]涂劲松,覃爱民,戈海玉,孔敏.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智能建造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思考[J].皖西学院学报,2021,37(02):70-75.

[8] 陈珂,丁烈云.我国智能建造关键领域技术发展的战略思考[J].中国工程科学,2021,23(04):64-70.

[9]丁烈云.智能建造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05):1-4+29.

[10]顾永安.应用本科专业集群: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J].中国高等教育,2016(22):35-38.

[11]邓小华,王晞.现代产业学院的基本职能与运行机制[J].职教论坛,2022,38(07):37-44.

[12]张卫华,李照广,隋智力等.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建造专业集群建设探析——以北京城市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20(21):96-98.DOI:10.19980/j.cn23-1593/g4.2020.21.028.

[13]黄宝忠.从“大工程观”到“大教材观”:“新工科”人才培养与教育出版创新[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8(05):105-117.

[14]刘占省,白文燕,杜修力.智能建造专业新型数字化教学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22,31(01):15-23.

[15]刘世平,骆汉宾,孙峻,丁烈云.关于智能建造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方案设计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1):20-24.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