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砾心》中主人公萨利姆的创伤解读
摘要
诺奖得主古尔纳的作品《砾心》以桑给巴尔政变为背景,勾勒了流散个体悲剧性的命运轨迹。主人公萨利姆因家庭变故跟随舅舅前往伦敦留学。故乡的创伤记忆时常侵扰他在异乡生活,最终在多年后通过与父亲的深入交谈,埋藏的真相才浮于水面。该文根据赫尔曼的创伤理论,从过度警觉、记忆侵扰和紧闭畏缩三个方面分析主人公的创伤表征,探究造成其创伤的家庭成因和社会成因。尽管萨利姆积极治愈创伤,但其恢复阶段的停滞不前说明了创伤带给人的伤害是不可逆的。他虽成功地建立了安全感,但因殖民历史遗留的文化与种族问题,在回顾哀悼和重建联系中疗愈创伤失败。通过解读主人公萨利姆的创伤,该论文旨在关注非洲流散人群的创伤经历,聚焦人类存在的创伤心理问题和精神困境,探索疗愈创伤的路径。
关键词
《砾心》;创伤理论;创伤表征;创伤复原
全文:
PDF参考
[1] Caruth, Cathy. Unclaimed Experience: Trauma, Narrative, and History [M].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6
[2]李桂荣.创伤叙事:安东尼·伯吉斯创伤文学作品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0:19.
[3]朱迪斯·赫尔曼.从创伤到复原[M].施宏达,陈文琪,译.台北:远流,2004.
[4]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砾心[M].赵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23:
[5][奥]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M].周珺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9:8.
[6]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论[M].贺爱军,于应机编译.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256.
[7]雅克·拉康.拉康选集[M].褚孝全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8]朱振武,程雅乐.从诺奖作家古尔纳的《砾石之心》看非洲流散群体的精神突围[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2(5):128-137.
[9]刘勇君.古尔纳流散小说中的创伤书写研究[D].西安外国语大学,2024.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