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内容重构策略研究
摘要
《文学与人生》课程并不单纯是文学知识的灌输,更是一次情意的相融、心灵的启迪。而目前课程内容设置经常忽视文学对学生个体发展产生潜在性影响,这门课程也变得较为单调,脱离学生成长实际。教材内容的局限性、教学方法的传统化以及学生积极性的低下让这门课程的教育功能得不到更好的发挥。调整《文学与人生》课程教学内容,需要立足于课程的目标对其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与融合,采用更富于互动、多元的教学方式来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参与,使课程不只是知识的传道,更应该是灵魂的抵达、自我内心的发掘、自身人生的建构。
关键词
文学与人生;课程重构;教学策略;教育价值
全文:
PDF参考
[1]王俊利.文学与人生的共鸣——以《活着》在豆瓣读书上的大众化接受为样本[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39(1):88-92.
[2]曹晓月.大思政视角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重构与实施路径[J].重庆开放大学学报,2024,36(1):54-59.
[3]冯佳.产教融合双主体育人模式下的课程体系重构——以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例[J].知识经济,2023(7):127-129.
[4]孔兴欣,田清青,张平,等.高职药物分析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化学教育(中英文),2023,44(6):67-75.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