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工坊赋能吉林省乡村文化旅游“景区化”的路径探索
摘要
国家密集出台政策推动乡村旅游与非遗保护融合,吉林省虽坐拥丰富乡村自然与非遗资源,具备乡村文化旅游“景区化”发展基础,却面临文化内涵空心化、业态同质化、人才供给断层的困境。目前吉林乡村文旅业态已从传统农家乐升级为文化赋能、生态融合、研学体验型,形成乡村度假休闲、农业观光、特色产业依托、传统历史古城四种经营模式。非遗工坊能实现非遗活态传承、景区品质提升、村民增收的多维价值,其赋能路径具体为:空间嵌入景区构建共生布局,协同培育非遗与文旅人才,开发“非遗+”多元融合业态,建立“政府-景区-工坊-村民”四方治理机制,为吉林乡村文化旅游“景区化”提供有效支撑。
		关键词
非遗工坊;文旅融合;乡村文化旅游“景区化”
		全文:
PDF参考
[1]臧其林.大师工作室引领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培养实践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7):58-61.
[2]陈文苑.职业教育与民族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以云南省为例[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7,33(06):118-124.
[3]董佳艺.乡村振兴背景下景区型村庄的发展路径研究——基于浙北几村的田野调查[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22.
[4]张颢贝.基于“景区化”策略的太原洞儿沟村景观设计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1.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Z].2021.
[6]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吉林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Z].2021.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