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国》翻译研究
摘要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对外文化交流空前活跃,影视作品的发展大大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播。生态翻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中国本土翻译学理论,其发展快且影响大,自其发迹以来,学者们将其理论与文学翻译、广告翻译、教学等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舌尖上的中国》以纪录片的形式讲述中国各地美食,传播美食文化,受到海内外观众的一致好评。本文将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角度,选取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来研究其翻译策略,以期为生态翻译学理论在翻译上的实践应用添砖加瓦。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
全文:
PDF参考
[1]Katan, David. Translating Cultures [M]. Manchester:St. Jerome Publishing,1999.
[2]胡庚申.翻译选择适应论[M].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6):11-15.
[4]胡庚申,生态翻译学: 产生的背景与发展的基础[J].外语研究,2010(4):1-5.
[5]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2):6-10.
[6]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4):38-40.
[7]童婧,生态翻译学文献综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7):176-178.
[8]王朝峰,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舌尖上的中国》外宣翻译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7(46):76-79.
[9]王君,国内生态翻译学研究综述[J].海外英语,2019(2):53-54.
[10]张梓静,生态翻译学视角看纪录片字幕翻译: 以《舌尖上的中国》英译版为例[D].北京: 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