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祭火习俗的人类学解读
摘要
祭火习俗是蒙古族远古萨满信仰之一,也是蒙古族在生产生活习俗中的重要部分之一。本文以蒙古族祭火习俗为个案,通过对祭火习俗所投射的蒙古族的生命观、禁忌观、女性观以及祭火仪式过程的人类学分析,探讨蒙古人祭火习俗所表达的思想及其象征意义。
关键词
蒙古族 祭火习俗 象征 生命观 女性观
参考
[1]荣丽贞.蒙古族的祭灶祭火习俗[J].内蒙古社会科学.1988年第6期 [2]秦博.蒙古族祭火习俗的传承与变迁——以巴林右旗巴彦尔灯苏木为例[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3月[3]洪玉范.浅谈蒙古族人的祭火祭灶习俗[J].青海民族研究(社会科学版)1991年第三期[4]郭玉峰.生育权的嬗变:“生父"身份的确认与父系制的确立[J].《云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5]郭颖平.从佤族“葫芦”崇拜看母性生殖崇拜意义[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4年6月[6]杨红巧.谭本玲.女性人类学视野下的侗传统族社会[J].怀化学院学报.2009.9[7]陈庆德、潘春梅.现代语境中的妇女地位与箐口哈尼族村寨中的妇女角色[J].思想战线.2008.4期[8]赛音吉日嘎拉编著。.蒙古族祭祀:蒙古人.民族出版社[M].2001年9月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