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互动模式研究 ——以湘西龙山县惹巴拉村为例
摘要
土家织锦是湘西土家族地区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加快土家织锦融入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也有利于土家民族地区旅游内涵的提升。将非遗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通过非遗保护模式创新,使保护主体向 多元化方向发展,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使静态保护模式与动态保护方式有机结合,让非遗开发与中国非遗保护形成良性互动循环,从 而推动中国非遗文化走向世界。文化旅游产品中的“文化因素”是达成两大目标不可缺少的因素。旅游管理建设的目标是否重视与文化社 区和文化空间的连接。本文通过对湘西龙山县惹巴拉旅游景区土家织锦体验游览活动的分析,尝探为非遗作为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在产品 创新与文旅产品研发等领域提供新的创新策略。
关键词
土家织锦;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旅游;管理
全文:
PDF参考
[1]麦克切尔.文化旅游与文化遗产管理[M]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2]金少萍.本土知识与文化创新——以云南民族工艺文化为研究个案[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9(5):52-57.[3]冉红芳.“西兰卡普”:从传统走向现代——土家织锦文化遗产发展中的理性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5(5):54-58.[4]金少萍.马佳.云南少数民族手工艺村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大理市周城扎染工艺村为个案[J].南边疆民族研究,2010(1).[5]罗丽.李文路.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州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0:12.[6]杨洪吕.文化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管理——大理“璞真扎染”案例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2018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