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国内社会工作服务专业性的思考
摘要
社会工作推进过程中,职业化通过个人资格证和机构法人注册得以初步解决,但专业化却悬而未决。社会工作既不是不讲究方法 的“做好事”,也不是简单的行政处理手段。从业机构可以在专业范围内就发现问题、需求评估、专业关系建立、资源整合、督导跟进、 专业评估等发挥主观能动性,让社会各界和服务购买方看到其专业手法和服务效果。以此彰显其专业价值,才能获得社会的普遍认可和政 府的长远支持。
关键词
社会工作,专业特性,服务现状,提升策略
全文:
PDF参考
[1][2]柴定红.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内涵及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国家关系[J].湖北社会科学,2015(11)56-59.[3]杰罗姆·布鲁纳.有意义的行为[M].魏志敏,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86、70、109.[4]杨婕娱.论社工教学中社工元素的融入与应用[J].社会工作,2011(2)51-53.[5]史柏年.体质因素与专业认同[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2006(4).[6]尹保华.论现实中国社会工作的”准”特征[J].北京大学学报,2001.[7]付森茂.广东省社工机构发展现状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6月.[8]嘎日达.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历程及其启示[J].中国社会工作,1996(2)11-12.[9]葛忠明.从专业化到专业主义: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发展中的一个潜在问题[J].社会科学,2015(4).[10]Greenwood.(1975),Attribute of a Profession[J].Social Work,2(3):44-45.[11]柴定红。英美社会工作专业化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DJ].南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4月.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