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身份与个人信息去身份化——对人主体性地位的再思考
摘要
关键词
全文:
PDF参考
[1]邱泽奇:《技术化社会治理的异步困境》,载《社会发展研究》2018 第 4 期。[2]金耀:《个人信息去身份的法理基础与规范重塑》,载《法学评论》2017 第 3 期。[3]陆青:《数字身份的多元面向及其法律保护》,载《社会科学辑刊》2022 第 6 期。[4][日]星野英一:《私法中的人》,王闯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 年版,第 42 页。[5]李佳伦:《网络虚拟人格对民法典中民事主体制度的突破》,载《法学论坛》2017 第 5 期。[6]陆青:《数字身份的多元面向及其法律保护》,载《社会科学辑刊》2022 第 6 期。[7]朱程斌:《论个人数字人格》,载《学习与探索》2021 第 8期。[8]刘颖,赵宏:《网络环境下虚拟人格研究进展与热点分析》,载《开放学习研究》2018 年第 4 期。[9]金耀:《个人信息去身份的法理基础与规范重塑》,载《法学评论》2017 年第 3 期。[10][美]史蒂夫•洛尔:《大数据主义》,胡小锐等译,中信出版集团 2015 年版,第 225 页.[11][以]尤瓦尔•赫拉利:《未来简史:从智人到智神》,林俊宏译,中信出版社 2017 年版第 352 页.[12]Biltgen Patrick,Ryan Stephen. Activity-Based Intelligence: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M].Norwood,MA:Artech House,2016.[13]O’Neil Cathy,Schutt Rachel. Doing DataScience[M].O’Reilly Media,2013.[14]同前引 11,尤瓦尔•赫拉利书,第 300 页.[15]同前引 211,尤瓦尔•赫拉利书,第 352 页.[16]李伦:《“楚门效应”:数据巨机器的“意识形态”——数据主义与基于权利的数据伦理》,载《探索与争鸣》2018 年第 5期。[17]李伦,黄关:《数据主义与人本主义数据伦理》,载《伦理学研究》2019 年第 2 期。[18]陶焘:《现代法治视野下的身份价值重拾与反思》,吉林大学 2019 年博士学位论文。[19]Zuboff S. The Age of Surveillance Capitalism: The Fight For A Human Future At The New Frontier of Power. New York: PublicAffairs, 2019.[20]武青,周程:《资本主义条件下大数据技术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监控资本主义的时代》述评》,载《科学与社会》2020,第 1 期。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