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出版说明中文期刊中文图书环宇英文官网付款页面

“包袱”的词义演变及认知机制

康 贝贝
长江大学

摘要


“包袱”是汉语口语中的一个常见词汇,其作为一个固定词汇使用大致是在元代,本义为“用来包衣服等
用的布”,后来引申出了“装有衣服等物品的包裹”这一最常见的义项。此后,“包袱”又引申出“某种焚烧的祭
品”“负担”和“相声等曲艺领域的表现手法”等新的义项。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包袱”发生词义演变是受到了
“转喻”和“隐喻”两种认知机制的影响。

关键词


“包袱”;词义演变;转喻;隐喻

全文:

PDF


参考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 现代汉

语词典(第七版)[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 段玉裁 . 说文解字注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1.

[3](宋)陈彭年等 . 钜宋广韵 [M]. 上海:上海古籍出

版社,2017.

[4] 中华书局编辑部 . 康熙字典(影印版)[M]. 北京:

中华书局,2010.

[5](汉)刘熙 . 释名 [M]. 北京:中华书局,2016.

[6] 陆俭明 . 隐喻、转喻散议 [J]. 外国语(上海外国语

大学学报),2009,32(01):44-50.

[7] 池昌海 . 相声“包袱”与语用“预设”、“含意”

虚假 [J]. 修辞学习,1996(03):9-10+8.

[8] 王林哲 .“家伙”的形成和词义演变机制——兼

论“家伙什儿”的形成 [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1,34(03):90-98.

[9] 井怡琼 .“红”词义演变的认知语义研究 [J]. 商丘

师范学院学报,2010,26(04):128-130.

[10] 刘曲洋 . 相声“包袱”的语用解读 [J]. 牡丹江师

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6):66-67.

[11] 李瑛,文旭 . 从“头”认知——转喻、隐喻与一

词多义现象研究 [J]. 外语教学,2006(03):1-5.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