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出版说明中文期刊中文图书环宇英文官网付款页面

BIM于气候适宜性的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李 權宸, 曾 辉鹏, 梁 东瑶
惠州学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建筑学系

摘要


本研究导入「可持续设计(Sustainable design)」理念,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进行绿建筑气候适宜性设计。研究方法为基于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运用BIM于可持续设计;首先依建筑场地气候适宜性条件,分析建筑体量最佳朝向为南向,围护结构的体形系数采0.24,以降低体量表面积,减少太阳幅射热。墙体使用具有具有90﹪之反射率之较高明度白色石材;再者采用传热系数0.71 W/m2K以下,具备良好隔热层的铝金属帷幕玻璃,作为优良节能外壳之围护构造。通过案例分析,运用BIM的日光路径模式进行自然采光分析,日光设置分别采用”静止”、”一天”及”多天”三种日光模式。研究业已具质性研究及如体形系数建筑节能量化指标设计成果。

关键词


可持续设计;建筑信息模型;气候适宜性;被动式建筑设计策略;体形系数;传热系数

全文:

PDF


参考


[1]赵东来,胡春雨,柏德胜,等.我国建筑节能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建筑节能:中英文.2015,43(3):116-121.

[2]冯康曾,彭国忠,高海军,等.节地∙节能∙节水∙节材-BIM与绿色建筑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3]许蓁主编.BIM应用·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

[4]周欣.BIM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究[J].四川水泥,2022,(02):147-149.

[5]住房城乡建设部.JGJ75-2012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6]左春雷,葛坚,赵康,沈杰,等.遮阳与保温一体化窗户系统及保温性能研究[J].建筑科学,2022,38(4):121-127.

[7]常民.基于BIM 技术的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应用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19,(01):62-65.

[8]弗朗索瓦·勒维着,邹越,等译. 小型可持续设计中的BIM应用[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9]付玉.BIM技术在绿色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研究,2019,2(4):25-26.

[10]阙平.绿色建筑智能外遮阳与自然采光集成系统设计与性能研究[J].建筑科学,2021,37(2):77-87

[11]余理论,郑洁.建筑外遮阳对室内光环境的影响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0.

[12]李峥嵘,杜澎磊,朱晗,等.办公建筑遮阳调节预测逻辑的探讨[J].建筑科学,2018,34(10):51-57.

[13]弗朗索瓦∙勒维著.小型可持续设计中的BIM应用[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

[14]李宝鑫,芦岩,刘小芳,等.基于可持续设计的生态规划和绿色建筑实践方法研究[J].绿色建筑,2013(4):34-36.

[15]王文韬,赵吉坤.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节能优化研究[J].建筑节能,2022,377(07)41-49.

[16]黄亚鹏,曾旭东,于敏.基于BIM技术的建筑方案阶段被动式节能设计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4.

[17]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2016)[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4.1.

[18]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326-95)第4.1.2条[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7.1.

[19]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主编,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12)广东省实施细则第4.1.3条[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4.1.

[20]张升,吴翌祯,许家瑛,等.建筑节能分析与可视化模拟之研究[J].高雄应用科技大学学报,2010(39):79-108.

[21]宋海罡,张玉伟,张进,等.既有玻璃幕墙节能改造实测结果分析[J].建筑节能:中英文.2022,374(04) 93-98

[22]林宪德,陈怡蓉.建筑节能指标新ENVLOAD与其基准之研究[J].台湾建筑学会建筑学报,2018(104):35-51.

[23]台湾绿色生产力基金会,建筑节能应用技术手册[S].2013.




DOI: http://dx.doi.org/10.12361/2661-3565-05-23-159647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