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法律的历史发展的启示——以中国民法典的制定为线索
摘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法典的编纂工作先后四次开启,却又相继搁浅,是由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偶然结果,其中最为关键的力量是政治和利益,所有法律的制定都无法避免。正逢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启第五次民法典的编纂工作,正确把握政治与利益博弈结果的偶然性,不奢求逻辑完美、结构严谨的全覆盖型民法典,而是形成由概念、原理及其价值诉求所构成的法的“认知体系”,使民法典具有深刻的理性基础和长远的指导价值,方为正途。
关键词
民法典;法典编纂;历史研究
全文:
PDF参考
[1]夏莉娜.金平:亲历三次民法典编纂[J].公民导刊,2016(12):60. [2]梁慧星.新中国第三次民法起草亲历记[J].武汉文史资料,2015(1):5-7. [3]邢斌文.全国人大代表如何推动民法典工程——基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1983-2015)的实证分析[J].西部法学评论,2017(1):15-16. [4][日]穗积陈重.法典论[M].樊树勋,译.上海:上海昌明公司,1907:19. [5]汪全胜、卫学芝.论我国民法典的立法路径选择[J].法学,2017(1):150. [6]谢鸿飞.民法典与特别民法关系的构建[J].中国社会科学,2013(2):98. [7]张礼洪.民法典的分解现象和中国民法典的制定[J].法学,2006(5):51-52. [8][德]弗里德里希•卡尔•冯•萨维尼.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M].许章润,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9-10 [9]陈卫佐.现代民法典编纂的沿革、困境与出路[J].中国法学,2014(5):225. [10]李中原.当代中国法治进程中的民法典编纂反思——历史使命、现实定位与路径选择[J].法学,2016(2):6.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