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出版说明中文期刊中文图书环宇英文官网付款页面

低扩张压力联合贴敷疗法对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术后初期通畅率影响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熊 汉兵, 谢 菊敏, 何 丽君, 徐 鲜斐
建德市中医院 浙江 建德 311600

摘要


目的:观察低扩张压力联合三黄软膏外敷对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及再狭窄事件的影响,分析影响术后初期通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2020年于我院成功行PTA的101例患者,并通过随访统计PTA术后3、6、9、12个月等四个时间节点各患者内瘘通畅情况。按照球囊将动静脉内瘘狭窄处完全扩张最大压力,将球囊扩张压力≥20atm的病人归为高压组,反之则归为低压组及低压力+三黄软膏组(扩张压力<20atm),比较不同组患者一般情况、原发病史,血钙、血磷、甘油三酯等实验室指标及远期通畅率;Cox模型分析PTA术后可能导致患者内瘘发生再狭窄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高压力组与低压力组术后在内瘘狭窄处内径和血流量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三不同组患者在术后随访前三随访节点(3、6,9个月)的内瘘通畅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经低压力球囊扩张后,辅以三黄软膏进行中医外治,内瘘初期通畅率(12月)不亚于高压力组,优于单纯低压力扩张组(P<0.05);Cox多因素生存分析表明,患者血清中钙、磷水平升高是PTA术后动静脉内瘘出现再狭窄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相较于高扩张压组,低扩张压力联合三黄软膏外敷同样可以改善动静脉内瘘狭窄,提高血管流量,降低内瘘再狭窄发生率。高血钙和高血磷是PTA术后动静脉内瘘发生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关键词


自体动静脉内瘘;超声引导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扩张压力;通畅率;

全文:

PDF


参考


[1]李菊,李建兰,高爱民.中国终末期肾病患者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流行病学现况[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21):160-162.[2]詹申,崔锐,王玉柱.维持性透析患者最终血管通路方案的研究进展[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9,35(10):790-794.[3]王宾,肖恩华.血液透析通路狭窄相关问题介入治疗进展[J].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17,40(03):321-325+329.[4]冯莺,俞琦,周玲,等.三黄软膏防治诺维本所致静脉炎的实验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12,47(4):341-343.[5]谭嘉臻,薛志强,曾石养,等.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成功率及手术后1年内通畅率的影响因素[J].中国血液净化,2021,20(10):690-692.




DOI: http://dx.doi.org/10.12361/2661-3603-05-06-120952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