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出版说明中文期刊中文图书环宇英文官网付款页面

不加口对口胸外按压《国际指南》定为压频>100 次/min,无有效肺通气可致死,必修改减慢压频为 80 次/min

张 天平, 范 丽梅, 丁 新, 葛 再吉, 张 涛, 张 振宇
松原市中心医院 吉林 松原 138001

摘要


目的:揭示举世首创成功单独胸外肺心按压不加口对口通气 CPR—ECPC 的研创史,告知世人操作恰当适宜的单独胸外肺心同步按压本身可兼有有效的肺通气。方法 回顾 ECPC 的研创历史,1982 年张天平教授研创不加“口对口”单独行胸外肺心同步按压 CPR-ECPC 急救首例心性猝死成功。它是举世首创成功的不加口对口徒手单独胸外按压 CPR,也是人类第一次把徒手高频人工通气法应用于 CPR 成功的创举。1991 年应用 ECPC 急救复苏 1 例冠心病心脏骤停,连续单独压胸 49min 而复活,向世人揭示了 EXTC 胸外按压本身兼有良好的肺通气作用。但本法若无有效的肺通气,长达49min的单独按压,血氧从何而来?1990—1999年张氏举世首先报告应用三个换算公式评估徒手CPR胸外按压人工通气和人工循环效果,其中包括:(1)每分肺泡通气量(Mv);(2)肺通气/血流比率;(3)自创公式肺换气指数(LAI)。为评估徒手 CPR 胸外按压人工通气与人工循环效果奠定了换算的理论基础,做出了卓越贡献。测算压频为 100 次/min 的胸外按压,因压幅浅,潮气量小约 200ml,其每分肺泡通气量(Mv)=(潮气量 200ml-无效腔 150)X 压频 100 次=5L,通气量小不能实现有效肺通气。测算 ECPC 压频 80 次/min 的(Mv)=(350-无效腔 150)X 压频 80 次=16L,大于正常人(Mv)的三倍,其每分肺泡通气量明显优于快频 100 次,而两者推动血流效果相仿,张氏建议早日把压频修改为 80 次/min,已降低近年急救心性猝死超高的病死率。结论 不加口对口张氏 ECPC 的问世为现场复苏开拓一条新途径,为降低人类心性猝死的病死率贡献卓著,它必永载世界医史。张氏指出超快的胸外按压压频大于 100 次/min 由于压频快,实际多数人压幅过浅,为 3—4cm,反不利于推动血流,主要是不能实现有效肺通气,故建议应尽快修改《国际CPR》指南,压频 100 次/min 修改为 80 次/min,采用全手掌,深幅(4~6cm)按压胸骨中下段,兼顾通气与血流。

关键词


胸外按压; 口对口;心性猝死;高频人工通气;肺通气

全文:

PDF


参考


[1]张天平,梁延成.体外心肺按压复苏法试用于临床的初步探索[J].吉林医学,1990、11(6):370-371. [2]张天平,梁延成,葛再吉.胸外心肺按压术 49 分钟复苏成功一例[J].吉林医学信息,1994,10:37 [3]张天平,梁延成,葛再吉.徒手胸外心肺按压术复苏心肺功能的探讨[J].中国临床医学,1996,42-43。 [4]董成琅,陶寿琪.实用心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6,386-399. [5]张天平,葛再吉,冯淑华,等。胸外肺心同步按压复苏法临床应用的研究[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9,11(9): 562-563 [6]沈洪,武建军.编译《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 2000》系 列 讲 座(1)一 成 人 基 本 生 命 支 持(BLS)(J]中 国 危 重 病 急 救 医学,2001,13(3):S1-S8. [7]沈洪.扫描 2005 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会议(2)—基本生命支持:简单却最为重要的核心内容。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J].2005,17(5):257-258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进步四等奖(NO.944401),松原市科技进步奖(98005 -1),吉林省首届技术创新成果参展(2001009)




DOI: http://dx.doi.org/10.12361/2661-3603-04-06-88731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