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达洛卫夫人》看伍尔夫的意识流小说
摘要
1912年至1914年的确见证了许多变革的开始,作家和学者开始用全新的视角观察人类及其生活,并发现了
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发生的巨大变化。由此引发的不同程度的紧张,生活的荒诞,疏离感的增强,
自然的邪恶面,人类的存在危机——所有这些都浮出表面并急需关注,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许多不同的消极态度,
如悲观主义,虚无主义,存在主义等。这些感觉渗透了这一时期所有的文学作品。
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发生的巨大变化。由此引发的不同程度的紧张,生活的荒诞,疏离感的增强,
自然的邪恶面,人类的存在危机——所有这些都浮出表面并急需关注,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许多不同的消极态度,
如悲观主义,虚无主义,存在主义等。这些感觉渗透了这一时期所有的文学作品。
关键词
意识流;悲观主义;虚无主义;存在主义
全文:
PDF参考
[1]庞好农.从盖恩斯《刑前一课》看小说视点与
叙事层面的建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30(05):120-127.
[2]王华.网络小说性别意识流变[J].蚌埠学院学报,
2018,7(04)
[3]李维屏.英美意识流小说[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1996.
[4]杨瑛,袁建兰.论西方意识流小说的理论基础及
其特征[J].文艺理论,2007.
DOI: http://dx.doi.org/10.18686/tpdier.v4i1.67777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