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研究生全方位文化育人的有效途径探析
摘要
关键词
全文:
PDF参考
[1]曾剑雄,宋丹,王新婷,鲁世林.“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我国高校面临的机遇、挑战及策略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8,41(02):39-46+55.
[2]侯廷平.浅谈“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研究生培养[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1(01):1-3.
[3]夏清泉.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3.
[4]杨叔子.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谈大学生的“德”[J].中国高教研究,2006(03):1-3.
[5]张兴春.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6]赵剑,郭艳余.大学校园文化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育人机制途径与载体探索[J].科技展望,2016,26(31):329-330.
[7]郝桂荣.高校文化育人研究[D].辽宁大学,2017.
[8]叶柏森,张平.大学校园环境文化视域下思政教育研究:功效·现状·路径——基于对江苏六所高校的实证调查[J].江苏高教,2020(05):96-99.
[9]王亦婷,李丽霞,李谦.高校校史馆的校史文化传播功能研究[J].兰台内外,2020(33):74-76.
[10]汪小琴.高校校史馆建设与档案管理关系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03):117-119.
[11]段松爽.校友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7.
[12]张中维.杰出校友资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中北大学,2019.
[13]鲁满新.再论“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生时代”——基于武汉部分研究型大学的调查与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08):15-20.
[14]罗英华,李洁,曾艺.受众理论视角下的高校研究生社团发展策略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5(03):89-92.
[15]卢艺.就业社团参与对研究生就业能力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5.
[16]孟建峰.高校研究生社团创新能力提升研究[J].文学教育(下),2019(03):72-73.
[17]周妍妍.大学新校区背景下学院文化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
[18]王雷华,李广超,刁旭.高校基层学院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0(02):185-186.
[19]姚达,吕成祯.学院文化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探析——以浙江大学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J].高教学刊,2017(14):145-147.
[20]钱云光.开展大学学院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高教探索,2016(S1):9-10.
[21]南旭良,尹国庆,张丽霞.立足育人之本推进大学学院文化建设[J].新长征(党建版),2012(09):58-59.
[22]梁叔全,胡小清,蔡圳阳,陈志永,李周,林高用,张鸿,徐国富,王德志.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导向的理工类学院文化多维建构策略——以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J].现代大学教育,2019(06):100-108.
[23]常亚平,孙威,张金隆.研究生团队创新氛围的影响因素研究[J].科研管理,2013,34(07):1-10.
[24]何敏,刘玉飞,黄彩娟,陈沁,张丽华,张道海,秦舒浩.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关于加强工科课题组管理的一点思考[J].广东化工,2019,46(04):192+197.
[25]陶辉锦,尹健,周珊,叶旭斌.创新人才培养的开放实验室管理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03):25-27.
[26]康庄,周顺华.工科研究生团队化培养模式探讨——以同济大学铁道工程专业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01):19-22.
DOI: http://dx.doi.org/10.18686/gdjy.v4i10.53479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