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出版说明中文期刊中文图书环宇英文官网付款页面

大学生短期支教的隐喻认知研究——以“暖三川爱心支教志愿团”为例

黎 晓
马来亚大学

摘要


本文以“暖三川爱心支教志愿团”为例,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与支教活动相关的隐喻进行识别和分析。在“概念隐喻理论”的指导下,结合了Pragglejaz Group提出的“隐喻识别程序”(Metaphor Identification Procedure)作为主要的隐喻识别方法。通过语料分析,总结出了相关的隐喻表达并对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的开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作者期待能够通过此研究,为大学生短期支教的相关研究提供新的视角,也期待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对今后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


大学生短期支教;隐喻研究;概念隐喻理论;隐喻识别程序

全文:

PDF


参考


[1] LAKOFF G, JOHNSON 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2] 杨玉玲. 张爱玲自译小说《金锁记》中情感隐喻的英译研究[D]. 福建:福建师范大学,2017.[3] 高维,郝林玉. 教育隐喻与理论创新——叶澜先生教育思想中的隐喻研究[J]. 基础教育, 2019,16(1):5-14.[4] 孟新宇,董薇,胡艳芬. 大学生短期支教胜任力分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21(4): 204-106.[5] GROUP, P. MIP: A method for identifying metaphorically used words in discourse[J]. Metaphor and symbol, 2007, 22(1): 1-39.[6]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852.




DOI: http://dx.doi.org/10.12361/2661-4960-04-20-102796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