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化阶段优化高校专业发展研究
摘要
2021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57.8%,意味着我国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将进一步影响我国高校自身发展以及其专业结构的优化。文章基于对我国高等教育学校设置专业情况的调查,认为普及化背景下高校专业结构还存在调整的空间,主要表现在高校专业调整与市场调节适配问题、高校专业调整与政府放权幅度冲突问题和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去留的优化问题。对此,可完善竞争机制,信息监测供给,政府转变监督角色;差异定位高校,分类管理专业,各类高校发挥价值;建立社会力量,参与专业设置,优化调整高校专业;以推动普及化阶段高校实现均衡发展。
关键词
普及化;高等教育;专业调整
全文:
PDF参考
[1]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理论与政策[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38.[2]张勇,燕晓飞.我国高校专业动态调整困局及解困思路[J].高教管理,2021(9):43.[3]田贤鹏.高校学科专业动态调整中的市场调节失灵及其矫正[J].教育发展研究,2017(12):16-21.[4]王晓玲,张德祥,1949年以来我国高校专业调整机制的演变——高校专业调整70年回顾与展望[J].中国高教研究.[5]邬大光.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格局:更加公平 更有效率 更具品质 引领未来[N].光明日报,2020-11-10(04).[6]王义勇,陈林熠.“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专业调整研究[J].教育与考试,2020(2):76.[7]钟秉林.高等教育普及化初级阶段的结构优化策略[J].北京教育•高教,2022(3):8.[8]汪旭晖,阙庆迎.产教融合背景下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结构优化调整[J]. 现代教育管理.2012(2):46.
DOI: http://dx.doi.org/10.12361/2661-4960-05-02-137043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