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出版说明中文期刊中文图书环宇英文官网付款页面

我国儿歌语言表达的文学性探究

郭 惠玉
西安文理学院

摘要


我国的儿歌,作为孩子们最先接触到世界的一类文学作品,它具有篇幅短小精炼,并具备着一定的节奏美感等特点,而非常适合孩子们的吟唱和背诵。我国的儿歌最早起源于民间,可归属于民间文学,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流传开来。随着我国的五四运动开展之后而备受文人所关注,它在创作的过程中也会常常运用到文学作品之中较为常见的表达形式以及表现手法等,在语言上具备着丰富的情感,在描述的内容上有做到具体可感且同时表现手法又呈现出多元化,由此所创作出的儿歌作品更加充满着童趣之美,不仅受到孩子们的喜欢,同时也颇受成年人的认可和喜爱。基于此,本文通过以儿歌语言表达为研究背景,通过详细描述儿歌存在所代表的意义以及在以文学的视角来看待儿歌在创作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文学情感和文学形象以及文学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等内容,从而彰显出来儿歌的音韵美感以及节奏鲜明,且还具备着音乐特性和互动性较强等特点,从而能让孩子们轻松易懂还具备着趣味性。

关键词


儿歌语言表达;文学性研究



参考


[1]杨艳芳.小学语文课儿歌教学的设计初探[J].学周刊,2021(34):85-86.[2]陈彬姿.幼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养成提升和改编经典儿歌故事教材的研究初探[J].西部学刊,2021(20):120-125.[3]宋菁菁. 自编儿歌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N]. 鹤壁日报,2021-10-29(003).[4]戚万凯.锤字炼句 描绘诗情画意——读赖松廷《中国好儿歌300首》[J].剑南文学,2021(05):94-96.[5]杨芳.关于幼儿园立足故事内容的儿歌创编教学分析[J].新课程,2021(42):16.[6]魏晨.五四时期中国儿歌的越境与海外接受——以青木正儿对《歌谣》周刊的译介为例[J].长江学术,2021(04):89-97.[7]李莲莲.关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融入儿歌视唱的设想[J].艺术评鉴,2021(18):137-139.[8]闫美丽.儿歌文学形式对语言教育的影响[J].语文建设,2016(11):87-88.[9]杨丽嘉.周作人儿歌、童话研究中的人类学意识[J].中国儿童文化,2015(00):176-187.[10]雷有光.儿歌文学形式与学前语言教育[J].语文建设,2015(32):2-3.




DOI: http://dx.doi.org/10.12361/2661-4960-04-01-96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