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出版说明中文期刊中文图书环宇英文官网付款页面

翻译移情理论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译作对比分析

徐 颖儿, 刘 猛
扬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摘要


翻译中的移情主要体现在译者在翻译前明确读者对象,把自己当作读者,考虑社会文化因素、伦理到底和社会准则等,用于表现社会认知,在文学作品翻译中较为常见。本文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为例,通过译文对比分析,探究移情理论在不同年龄段译本下的表现,从而学习如何就读者的阅读能力调整译文。

关键词


翻译理论 移情 可读性 海伦·凯勒

全文:

PDF


参考


[1]Keller H. Three days to see[M]. 知识出版社, 2016.[2]海伦凯勒, 林海岑译.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M]. 译林出版社, 2013.[3]海伦凯勒, 陈晓颖译.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M].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5.[4]李小龙. 移情与翻译[J]. 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 2019.[5]郭灿. 移情翻译中译者主体性的精神分析解读[J]. 校园英语, 2020.[6]上海中小学生汉语能力分级标准[R]. 上海:上海课程教学研究, 2016.




DOI: http://dx.doi.org/10.12361/2661-4960-04-09-92089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