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出版说明中文期刊中文图书环宇英文官网付款页面

从卢荣新案看隐蔽性证据的虚假补强

刘 宇彤
北方民族大学 宁夏银川 750021

摘要


隐蔽性证据规则对于案件真相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其以定罪为导向,同时具有口供补强的作用,成为实践中一项重要的证据规则。相关法律虽然设立了严格的保证条件,但是仍存在虚假补强的风险。司法人员往往过分依赖隐蔽性证据,在实践中偏离了规范,导致某些冤假错案的发生。以卢荣新案为例,通过阅读相关裁判文书、梳理证据资料,厘清隐蔽性证据的概念特点、作用导向,充分了解隐蔽性证据虚假补强产生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证据虚假补强产生的风险,把握隐蔽性证据规则在实践中的应用

关键词


隐蔽性证据规则;口供补强;冤假错案

全文:

PDF


参考


[1]刘奕武.隐蔽性证据规定的理解与适用[J].中国刑警学院

学报,2021(03):49-56.

[2]毛建军.印证证明与隐蔽性证据规则的运用[J].法制博

览,2021(03):7-9.

[3]朱慧颖.隐蔽性证据规则研究[J].黑河学院学

报,2021,12(01):21-24+28.

[4]彭雪莉.隐蔽性证据补强功能研究[D].华东政法大

学,2019.

[5]孙晨博.基于隐蔽性证据规则逻辑的风险防控研究[J].辽

宁警察学院学报,2019,21(03):69-74.

[6]李春庚.DNA 鉴定意见的审查与规制研究——以卢荣新

案为样本[J].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9,17(01):100-105.

[7]许静文.侦查取证工作规范化的本土路径研究——以“卢

荣新案”为切入点[J].证据科学,2018,26(02):171-185.

[8]燕飞儿.刑事案件隐蔽性证据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

学,2018.

[9]秦宗文.隐蔽性证据虚假补强问题研究[J].南京大学法律

评论,2016(02):225-246.




DOI: http://dx.doi.org/10.12361/2661-4960-04-07-99337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