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出版说明中文期刊中文图书环宇英文官网付款页面

论苏轼《赤壁赋》中的数词“一”

白 洋洋
福建师范大学

摘要


苏轼《赤壁赋》一文中出现了七处“一”,这些“一”主要是“一”加名词的组合,“一”具有作定语的作用,
在特定的语境中可以产生特定的艺术效果,《赤壁赋》中的数词“一”还包含了对偶、比喻、对比、夸张等多种修辞。中
国人自古以来就赋予了“一”特别的内涵,分析《赤壁赋》中的“一”,不能仅把它当做一个数字看待,也要关注到背后
的文化背景。数词“一”也可以作为《赤壁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切入点,在具体教学时,要结合单元目标和学习
提示要求,将“一”和文中的“景”“情”“理”分析结合起来,还要注意“一”的音变问题,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读音读课文。

关键词


苏轼;赤壁赋;数词“一”;语文教学

全文:

PDF


参考


[1] 柳振华 , 张盼盼 . 儒、释、道:苏轼生命观的深层隐

喻——< 赤壁赋 >“舟”之语用探析 [J]. 语文天地,2024 年,

(09):42-44.

[2] 陈诗雨、卫佳 .《前赤壁赋》中“我”永恒不变的多

角度解析 [J]. 青年文学家 ,2024,(20):91-93.

[3] 席德之 .《水浒传》中的数词“一”[J]. 六盘水师专

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03):40-44.

[4] 彭定求等编撰 . 全唐诗 [M]. 北京:中华书局,1980

年 :10042.

[5] 彭定求等编撰:《全唐诗》[M]. 北京:中华书局,

1980 年 :8637.

[6] 彭定求等编撰:《全唐诗》[M]. 北京:中华书局,

1980 年 :6252.

[7] 曾枣庄、舒大刚主编 . 苏东坡全集 [M]. 北京:中华

书局,2021 年 :948.

[8] 曾枣庄、舒大刚主编:《苏东坡全集》[M]. 北京:

中华书局,2021 年 :479.

[9] 曾枣庄、舒大刚主编:《苏东坡全集》[M]. 北京:

中华书局,2021 年 :973.

[10] 张建华 . 数词“一”的文言语法功能 [J]. 语文教学

与研究 ,1991,(04):32.

[11] 曾枣庄、舒大刚主编:《苏东坡全集》[M]. 北京:

中华书局,2021 年 :2673.

[12] 陈寿 . 三国志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年 :

第1卷.

[13] 许慎 . 说文解字 [M]. 北京:中华书局,2018 年 :01.

[14] 曹成龙 . 汉语数词“一”的历史流变及文化解读 [J].

继续教育研究 2007,(02):165-167.

[15] 河上公注 . 老子道德经章句 [M]. 明刻本 , 下卷第 42

章 :5.

[16] 朱熹 . 四书章句集注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6 年 :91.

[17] 李淼 . 中国禅宗大全 [M]. 长春:长春出版社,1991

年 :5.

[18] 河上公注 . 老子道德经章句 [M]. 明刻本 , 下卷第 42

章 :1.

[19] 教育部组织编写 . 普通高中教科书 语文 必修 上册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年 :105.

[20] 教育部组织编写:《普通高中教科书 语文 必修 上

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年 :122.




DOI: http://dx.doi.org/10.12361/2705-0416-06-11-168821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