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融入高校教育体系的价值与途径探析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底蕴,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从育人角度出发,将非遗作为“教材”融入高校教育体系,挖掘非遗的丰富内涵,彰显非遗的独特魅力,以其精华浸润青年学子,实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的目的,具有积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在实现非遗融入高校教育体系实践过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属性和普及功能也助于非遗的传承和创新,使高校教育和非遗传承实现协作双赢。
关键词
非遗;教育体系;实践;途径
全文:
PDF参考
[1]《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__2021年第24号国务院公报_中国政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_5633447.htm
[2]张铭慧.用红色文化记忆增强青年国家认同研究[D].吉林大学2024:60
[3]覃德清.中国文化概论[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5).1-63.
[4]邵鲁文.既“活”又“火”传统非遗焕发时代新风采经济参考报,2024年/10月/21日/第005版
[5]孙志飞.泛娱乐化思潮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11).
[6]李亚楠.河南非遗普查结果堪忧,不少门类濒临灭绝[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1月/26日/第002版
[7]张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D].兰州交通大学,2017:24.
[8]杨娟.人工智能时代的中华文化传播力研究[J].人民论坛,2023(2):107-109.
DOI: http://dx.doi.org/10.12361/2705-0416-07-02-169297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