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积极心理学思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摘要
本文根据积极心理学理论详细解读《论语》中关于积极情绪培养、人格优势塑造、社会关系构建等思想,剖析当
前大学生群体面临的学业压力、人际困扰、求助能力缺乏等挑战,提出融入儒家智慧的教育途径:通过“学思结合” 培养
积极认知、以“君子人格”涵养心理韧性、用“仁爱之道”优化人际支持,为构建本土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式提供参考。
前大学生群体面临的学业压力、人际困扰、求助能力缺乏等挑战,提出融入儒家智慧的教育途径:通过“学思结合” 培养
积极认知、以“君子人格”涵养心理韧性、用“仁爱之道”优化人际支持,为构建本土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论语;积极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
全文:
PDF参考
[1]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24 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
况调查报告 [R].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5.
[2] 傅蓉,郭斯萍 .《论语》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J]. 五邑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09(2):81-83.
[3] 塞利格曼,真实的幸福 [M]. 洪兰,译 . 万卷出版公司,
2010.
[4] 杨伯峻,论语译注 [M]. 中华书局,2009.
[5] 塞利格曼,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M]. 洪兰,译。万卷
出版公司,2010.
[6] 彼得森,塞利格曼。品格优势与美德 [M]. 喻丰,等
译 .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7] 刘义飞,浅谈《论语》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实现
途径 [J]. 语文建设,2016(33):81-82.
[8] 贾敏,《论语》教学在高职生道德教育中的启示 [J].
青年与社会,2018 (33):93.
DOI: http://dx.doi.org/10.12361/2705-0416-07-04-174750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