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历史学科教学融合的实践探索 ——以历史情境培育积极心理品质
摘要
本论文旨在探讨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是新时代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针对初中生心理发展特
点(自我认同焦虑、抗挫力薄弱、社交冲突高发),挖掘历史学科蕴含的心理教育要素,提出 “三维双向”融合模型(目
标融合—内容重构—方法创新),通过开发 “历史心理课例”(如从张骞通西域学“目标坚持”、从文天祥就义悟“生
命价值”),构建“认知启思—情感浸润—行为迁移”的教学范式。实践表明,该模式能显著提升学生心理弹性(实验班
SCL90 量表“人际敏感”因子下降 37%),为学科心育提供可推广范式。结合教学实践案例,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
后延伸等方面提出具体融合策略,并对融合实践效果进行分析与反思,以期为初中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促进学生身心健
康发展与历史学科素养的提升。
点(自我认同焦虑、抗挫力薄弱、社交冲突高发),挖掘历史学科蕴含的心理教育要素,提出 “三维双向”融合模型(目
标融合—内容重构—方法创新),通过开发 “历史心理课例”(如从张骞通西域学“目标坚持”、从文天祥就义悟“生
命价值”),构建“认知启思—情感浸润—行为迁移”的教学范式。实践表明,该模式能显著提升学生心理弹性(实验班
SCL90 量表“人际敏感”因子下降 37%),为学科心育提供可推广范式。结合教学实践案例,从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课
后延伸等方面提出具体融合策略,并对融合实践效果进行分析与反思,以期为初中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促进学生身心健
康发展与历史学科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历史教学;学科融合;积极心理品质
全文:
PDF参考
[1] 俞国良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M]. 人民教育出版
社 , 202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022 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3] 马丁· 塞利格曼 .《持续的幸福》[M]. 浙江人民出版社 ,
2012. ( 原 著:Seligman, M. E. P. (2011). Flourish: A Visionary
New Understanding of Happiness and Wellbeing).
[4] 克里斯托弗·彼得森 , & 马丁·塞利格曼 . (2004).
积极心理学手册 ( 徐影译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原著:
Peterson, C., & Seligman, M. E. P. (2004).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
[5] 李宏翰 . 历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 [J]. 历史教
学 , 2021(08).
[6] 钱铭怡 . 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 [M].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16.
[7] 王耀辉 . 学科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J]. 教
育研究 , 2019(04).
[8] 赵亚夫 . (2013). 历史教育价值论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 陈新民 . (2018).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历史教学策略
研究 . 教学与管理 , (24), 104106.
DOI: http://dx.doi.org/10.12361/2705-0416-07-04-174794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