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出版说明中文期刊中文图书环宇英文官网付款页面

信息化背景下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课堂创新模式探究——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曾 静, 苏 显华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成为公共艺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综合来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美育工作在高职院校存在课程类别单一、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南宁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解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建立了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壮美广西——走进非遗、多彩的广西民族文化等公共选修课程,并完成开发运行了中国古代礼仪文化慕课,建设开发了壮美广西——走进非遗等在线课程,形成集课程课堂知识传授、校园文化实践、社会文化服务等一体化职能发挥的新模式,力争在区域高校内建立品牌化课程,放大课程的文化辐射作用。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更提升了学生的素质追求。

关键词


信息化;传统文化;课堂创新

全文:

PDF


参考


[1] 庞海芍.大学公共艺术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高教研究,2015(12):31.[2] 林书兵,张倩苇.我国信息化教学模式的20 年研究述评:借鉴、变革与创新[J].中国电化教育,2015(9):103.[3] 胡敏楠.高职院校艺术教育课程内容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8.[4] 盖克荣.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研究与实践——教育技术之实用取向[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6.[5] 王娟.广西地区普通高等学校公共音乐艺术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




DOI: http://dx.doi.org/10.18686/jyyxx.v3i9.55481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