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出版说明中文期刊中文图书环宇英文官网付款页面

以公共外交思想进一步推进外训工作发展

刘 燕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摘要


随着公共外交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社会各界日益认同公共外交思想的重大意义。然而外训领域的公共外交研究却十分欠缺。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学界对公共外交领域的研究,接着分析了外训公共外交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国内外训公共外交研究的不足,最后分析了进行外训公共外交研究的意义,旨在推动外训领域的公共外交研究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外训;公共外交;研究现状;意义

全文:

PDF


参考


[1] 齐前进.公众外交: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J].世界知识,2003(15):58.[2] 袁成亮.试论公共外交主体与对象的多元性[J].理论界,2012(10):11-13.[3] 孙红.试析国际关系中的逆向公众舆论[J].外交评论,2006(2):67.[4] 张声海.公共外交与中日关系[J].当代亚太,2005(4):44.[5] 曲星.公共外交的经典含义与中国特色[J].国际问题研究,2010(6):8.[6] 吴泽林.中国公共外交发展研究综述[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2(2):32.[7] 钟龙彪,王俊.中国公共外交的演进:内容与形式[J].外交评论,2006(6):65.[8] 唐小松.论中国公共外交的两条战线[J].现代国际关系,2007(8).[9] 曲星.公共外交的经典含义与中国特色[J].国际问题研究,2010(6):5.[10] 唐小松.论中国公共外交的两条战线[J].现代国际关系,2007(8):42.[11] 郭海儒.美苏关系疏远探源——20 世纪30 年代美驻苏人员公共外交活动的实质[J].学海,2003(6):153.[12] 李艳艳.关于西方国家公众外交的几点比较[J].国际论坛,2006(1):6.[13] 雷芳.新世纪以来中国公共外交研究综述[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1(4):85.[14] 刘燕.推进军事公共外交,实现国家外交战略[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7).[15] 任远喆.中国军事外交的实践创新与发展方向[C].赵启正,雷蔚真.中国公共外交发展报告(2015).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37-45.[16] 翁赛飞,尹强.发挥军校外训工作的“窗口”作用[J].对外传播,2010(8).[17] 陈晨.军事公共外交时代背景下的军队院校外训翻译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9(3).[18] 胡振威,白燕.培养外军留学生中国情结的研究与探索[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6(4).




DOI: http://dx.doi.org/10.18686/jyyxx.v3i10.58382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