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辩”“化”“无”看逍遥游途径——《庄子•逍遥游》新探
摘要
本文通过对《逍遥游》中的鲲鹏意象、“小大之辩”、“无待而游”、“无用之用”等问题的探讨,将侧重点由对庄子人生逍遥自在境界的解析,转移到实现这种境界的方法论的研究上。从“辩”“化”“无”三个视角入手,赋予《逍遥游》一文全新的意义。无论是由鲲化鹏、由小化大,还是从有待化无待、从无用化大用等过程,都要通过“明辩”思维与达“无待”的首终极目标来彻底完成“化”的飞跃。由此可知,“辩”“化”“无”三字,正是实现“逍遥游”境界之关键途径。
关键词
逍遥游;辩证;物化;无待
全文:
PDF参考
[1] 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上)[M].北京:中华书局,1983.[2] 郭庆藩.庄子集释(上)[M].北京:中华书局,1961.[3] 王蒙.庄子的享受[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4] 欧阳勇富,许庆元.听南怀瑾讲庄子[M].北京: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7.[5] 吴怡.逍遥的庄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马冰.“得意忘言”说“逍遥”[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7] 吕秋薇.庄子逍遥游思想的现代意义[J].世纪桥,2008(12):72-74.[8] 王朝华.《逍遥游》主旨论析[J].南昌大学学报,2014,45(4):44-49.
DOI: http://dx.doi.org/10.12361/2705-0416-04-03-63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