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出版说明中文期刊中文图书环宇英文官网付款页面

国内青年穿孔、纹身现象与痛觉情感体验下的文化本质

樊 璟怡
兰州大学文学院

摘要


在现今社会背景下,纹身与穿孔已经成为年轻人中广泛接受的一种亚文化表现。然而,如果从自伤行为的角度来
观察这一现象,则会揭示出一个更加复杂且值得探讨的问题:许多青年选择进行这些身体改造,并非仅仅出于对传统价值
观的挑战,而是为了追求由疼痛所带来的独特快感。进一步分析这种对于痛觉体验的执着背后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两点:
一是个人身份认同上的缺失,使得一些青年通过在肉体上留下永久性标记以寻找自我价值;二是在面对生活的空虚与不可
预测时,他们倾向于将经历痛苦作为抵御外界压力的一种手段,以此建立心理防御机制并寻求精神上的慰藉。

关键词


纹身;穿孔;自我认同;生命无意义

全文:

PDF


参考


[1] 胡平平 . “疼痛的美丽”[D]. 首都师范大学 , 2013.

[2] 梅洛—庞蒂 . 知觉现象学 [M]. 姜志辉,译 . 北京:商

务印书馆,2001:5

[3] 贾国华 . 吉登斯的自我认同理论评述 [J]. 江汉论坛 ,

2003, (05): 56-58.

[4] 金晓魁 . 大学生群体的纹身与自我认同研究 [J]. 长春

师范大学学报 , 2019, 38 (05): 162-166.

[5] 朱晓玉 . 青少年抑郁症非自杀性自伤患者生命意义

体验的质性研究 [D]. 浙江中医药大学 , 2022.

[6] 何仁富 , 汪丽华 . 生命教育与意义建构——试论生

命教育的现实依据和价值取向及其落实 [J]. 昆明学院学报 ,

2009, 31 (02): 9-13.

[7] 沈一兵 . 纹身与符号——都市青年纹身现象透视 [J].

中国青年研究 , 2006, (06): 69-73.

[8] 朱媛媛 . 穿孔文化的社会学探究 [J]. 社会工作下半月

( 理论 ), 2008, (07): 38-40.

[9] 杨雷 . 马克思视域中的现代犬儒主义问题及其批判

[J].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 2022, 7 (04): 107-115.




DOI: http://dx.doi.org/10.12361/2661-376X-07-10-174028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