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精神对于炼金术的外在抵制与内在趋同——站在现代性进程的立场上
摘要
和18世纪德国普遍启蒙主义学者一样,浮士德对于炼金术存在着厌恶和憎恨的心理。父辈利用炼金术骗取平民的信任、甚至使他们失去生命的经历,给幼年浮士德留下对人性的怀疑和愧疚,促使浮士德在成年后远离人群,将自己困守在学术研究中,没有享受到作为一个“人”应有的交际和情感纠葛。炼金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浮士德的命运,却在他的心中深埋下一颗罪恶与欲望的种子,于是他在内在又渴望着“炼金术式”的欲望实现,以一种破碎自我的形式。这样自我割裂与拼凑和解的过程,恰恰与现代性进程中的某些现象相吻合。
关键词
浮士德;炼金术;现代性;启蒙主义
全文:
PDF参考
[1]歌德著.姜铮译解.《浮士德》新译新解[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9.
[2]劳伦斯·普林西比著.张卜天译.炼金术的秘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3]马歇尔·伯曼著.徐大建,张辑译.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4]肖四新.论《浮士德》的神学内涵[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1999(4)
[5]杨武能.何只“自强不息”!“浮士德精神”的反思[J].外国文学研究,2004(1)
DOI: http://dx.doi.org/10.18686/kygl.v3i9.51568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