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出版说明中文期刊中文图书环宇英文官网付款页面

《伤寒论》“××之为病”当为“六病”正名

张镌 誉1, 朱晓 龙2
1.贵州中医药大学 贵州贵阳 550000;2.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贵州贵阳 550001

摘要


目的:观《伤寒论》全文共有六个“XX之为病”的句子,历代医家对该句式的认识向来也是莫衷一是,阅江灏《“……之为……”句型辨》可知,如何翻译“之为”对该句式的理解显得尤为重要,考《伤寒论》中此句式出现的频率以及各篇中位列首条的特殊位置,以及《黄帝内经·素问·热论篇第三十一》中首次出现关于“六经病”的内涵概述,可推断仲景采用“XX之为病”句式实为六病正名,也从侧面体现出《伤寒论》自身具有与《黄帝内经》不一样的完整理论体系,六个“XX之为病”句式也实有提纲之义。

关键词


伤寒论;之为病;正名;六经病;六病;提纲

全文:

PDF


参考


[1]张正昭. 《伤寒论》太阳篇疑难条文选讲[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1990,7(2):8-11 [2]严振海. 古医籍复音虚词选释[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3]胡希恕. 胡希恕伤寒论讲座[M]. 学苑出版社,2008. [4]刘渡舟,傅士垣. 伤寒论诠解[J]. 2013. [5]肖合聚,刘登云,苗心志,等. 《伤寒论》“之为”释疑[J]. 中医药文化,1991(2):22-23. [6]张仲景. 全注全译伤寒论[M]. 贵州教育出版社,2010. [7]李克绍.《伤寒论》六经提纲琐谈[J].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1981(5). [8]张正昭. 关于《伤寒论》六经提纲及其它[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85(2). [9]陈摇鲲.《伤寒论》“六经提纲”及“条文冠首”[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81(3). [10]吴凤全. 如何看待《伤寒论》六经提纲[J]. 河北中医,1986(4):4-5. [11]鲁福安.《伤寒论》六经提纲浅说[J]. 河南中医,1982(4). [12]肖合聚,柯兴桥. “六经提纲”非“纲”论[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0(1):1-4. [13]丁光荣. 试论《伤寒论》的六经提纲[J]. 国医论坛,1996(5):3-5. [14]严世芸. 对“伤寒六经提纲”的商榷[J]. 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9). [15]谈运良.《伤寒论》六经提纲的确立、评价及其它[J]. 河南中医,1988(1). [16]李心机. 六经提纲评议[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1990(2):13-15. [17]李宇铭. 论《伤寒论》"之为病"条文的意义[J]. 环球中医药,2011,04(5):360-361. [18]江灏. “……之为……”句型辨[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8(3):86-89. [19]郭霭春. 黄帝内经素问校注[M].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20]罗桂青,李磊. “六经辨证”与“三阴三阳辨证”[J]. 光明中医,2014(5):915-917. [21]柴瑞震,陈业兴,等. 《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病”的内涵及辨证探讨[J]. 河南中医,2012,32(4):397-399. [22]陈建华. 伤寒论三阴三阳六病定位及其分歧辨析[J]. 北京中医药,2010,29(11):844-845. [23]马文辉,郭凤兰. 试论《伤寒论》的“六病”辨证及“三部”定位[J]. 中医药研究,2001(2):1-4.




DOI: http://dx.doi.org/10.12361/2661-3603-04-11-109577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