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出版说明中文期刊中文图书环宇英文官网付款页面

新工科背景下化工专业类研究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王 振杰, 王 松林, 范 淑敏, 王 丙星, 范 文秀
河南科技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摘要


近年来,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也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针对新工科背景下化工专业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现状进行分析,从培养目标、培养制度、培养体系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实践,积极营造良好的研究生培养环境,可有效促进研究生就业,有助于解决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关键词


创新创业;研究生;能力;教学

全文:

PDF


参考


[1]教育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EB/OL].(2015-5-4).[2]王璐瑶,陈劲,曲冠楠.构建面向“一带一路”的新工科人才培养生态系统[J].高校教育管理,2019,13(03):61-69.[3]任振华,曾宪桃.“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与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7):1-3.[4]王英.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早期办学理念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131-134.[5]蔡卫权,李旭东,曾庆祝,等.新工科理念下工程硕士研究生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J].化工高等教育,2020,37(02):69-72.[6]徐晓飞,沈毅,钟诗胜,等.新工科模式和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哈尔滨工业大学“新工科‘Π型’方案”[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2):18-24.[7]冯亚青,杨光.理工融合:新工科教育改革的新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7(09):16-20.[8]教育部.普通高校研究生.[EB/OL].[9]蔡卫权,李旭东,曾庆祝,等.新工科理念下工程硕士研究生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J].化工高等教育,2020,37(02):69-72.[10]吕林海,张红霞,李婉芹,等.中国学生的保守课堂学习行为及其与中庸思维、批判性思维等的关系[J].远程教育杂志,2015,33(05):54-63.[11]童翔,李延.完善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课的思考[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8(03):103-106.[12]邵克勇,董宏丽,杨莉,等.“新工科”背景下研究生“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技与创新,2020(16):89-90+92.[13]封志明,郑亮,费凌,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改革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07):23-29+35.[14]徐争艳.财政支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研究[J].科技和产业,2021,21(10):156-160.[15]王彬,郭尚武.硕士研究生就业困境及政策出路[J].现代大学教育,2015(01):85-87.[16]李金碧.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的反思与范式重构——基于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的视角[J].教育研究,2017,38(04):49-54.[17]舒洪波,梁倩倩,李丹,等.基于地方新能源产业特色的化学和化工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广东化工,2021,48(17):282-283.[18]顾潍文.实践性教育改革与高校创业教育模式转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02):50-52.[19]陈卉,刘慧,李晨希.研究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困境与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20(13):58-62.[20]顾佩华.新工科与新范式:实践探索和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04):1-19.[21]陈琳,杨现民,王健.硕士研究生“学研创”培养模式建构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6(05):23-27.




DOI: http://dx.doi.org/10.12361/2661-4960-04-34-121910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