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民事诉讼程序中调解机制研究
摘要
清代调解机制的主体涵盖官方与民间两大体系,州县官作为官方核心调解者,凭借行政与司法合一的职能,以儒
家伦理、地方风俗融合法律条文进行调解;民间则借助社会舆论与宗族惩戒促使当事人遵守。清代调解机制呈现出官民协同、
情理法交融的显著特点,缓解了州县衙门繁重的司法压力,还传承和弘扬了“和为贵”“息讼”等传统法律文化价值观念。
研究其经验教训,对当代中国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动传统调解文化与现代法治理念的有机融合,具有重要的理论
价值与现实借鉴意义。
家伦理、地方风俗融合法律条文进行调解;民间则借助社会舆论与宗族惩戒促使当事人遵守。清代调解机制呈现出官民协同、
情理法交融的显著特点,缓解了州县衙门繁重的司法压力,还传承和弘扬了“和为贵”“息讼”等传统法律文化价值观念。
研究其经验教训,对当代中国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推动传统调解文化与现代法治理念的有机融合,具有重要的理论
价值与现实借鉴意义。
关键词
清代民事诉讼;调解机制;无讼思想
全文:
PDF参考
[1] 马瑜 . 清代官府调解制度研究 [J]. 开封教育学院学
报 ,2017,37(6):2.
[2] 章晓璇 . 中国清代的民间调解制度 [J]. 开封教育学院
学报 ,2017,37(5):2.
[3] 鞠凤琴 , 李新仓 . 清代调解制度探究 [J]. 兰台世界:
下旬 ,2013(12):2.
[4] 范文博 . 清代新疆地区纠纷调解机制与当代国家法
的差异与融合 -- 以《清代新疆档案选辑》为考察视角 [J].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4,35(2):4.
[5] 张晋藩 . 中国古代民事诉讼制度通论 [J]. 法制与社会
发展 ,1996(3):8.
[6]( 清 ) 徐栋 :《牧令书》, 卷 17《刑名上·听讼》,《官
箴书集成编纂委员会编纂》1997 年第七册 , 第 380 页。
[7] 黄彩霞 , 简聃 , 刘信恒 . 明清调解制度及其对基层社
会治理的启示 [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4,
12(3):4.
[8] 鞠凤琴 , 李新仓 . 清代调解制度探究 [J]. 兰台世界:
下旬 ,2013(12):2.
[9] 马瑜 . 清代官府调解制度研究 [J].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 ,
2017,37(6):2.
[10] 白阳 . 清代州县官员处理词讼案件的 " 教谕式调解
"[J]. 法律史评论 , 2024,23(1):3-18.
DOI: http://dx.doi.org/10.12361/2661-376X-07-11-174605
Refbacks
- 当前没有refback。

